微信分享图

0145 朱铭 1991年作 太极系列

太极系列
拍品信息
LOT号 0145 作品名称 朱铭 1991年作 太极系列
作者 朱铭 尺寸 212.6×170×271.7cm 创作年代 1991年作
估价 6,000,000-9,000,000 成交价 RMB --
材质 铜雕 雕塑 形制

款识:朱铭 ’4/6’ 91’ (下背)
版数:4/6
附台湾 台北 财团法人朱铭文教基金会开立之原作保证书

朱铭
朱铭对于「太极」系列的构思始于1970年代,当时中国功夫因李小龙电影扬名四海、席卷全球,被世人认为是东方力量的代表,在同一时期,朱铭出于个人强身健体的需要而修习太极拳法,也因此对中国传统哲学内涵及养生哲学有更深的认识,在此背景之下遂以「太极」系列作为自己对文化思想和中国精神的一种提炼与表达,在朱铭数十年对于这一命题的思考中,他一直在践行「艺术即修行」的理念同时也开辟更为广阔的艺术领域,探索更写意、大幅度、重传神的雕塑作品,创作于1991年的《太极系列》 (Lot 145) 正是体现艺术家哲学观的精神性作品,更是这一系列的代表之作。
「太极」作为东方哲学的精华,蕴涵着中国古人上对宇宙起源,下对个体生命运行的探索与检视,中华武学千年,「太极拳」作为太极辩证哲学的延续,在其招式中体现了动静、虚实、刚柔、进退,万变不离其宗,即「道法自然」。朱铭选用太极拳法中最为体现虚实相生、动态平衡之美的「推手」招式作为创作之本,雕塑线条干净洗练,轮廓尖刻分明,整体呈现线条与块面的交织,生动诠释何为「相生」。朱铭将太极中的刚与柔巧妙的融合在人物的造型当中,他的刚劲体现在极为简洁和干脆的劈砍剥裂,每一个利落的大斧凿纹都象征着无穷的力道;而柔劲则体现在他对人物动势的细节刻画,双臂的上扬与下沉带起的翩翩衣袖,既能感受到人物的似静若动,也可窥其身姿潇洒,仿佛蕴含无限能量。此外,《太极系列》完整体现出朱铭最为擅长的对于气韵和动感的刻画,他在「造形」方面塑造了一种欲动未动的悬念感,当中不仅是动的「形」,还有动的「势」,此时艺术家的雕塑技法已不仅是劈砍剥裂,而是展现一种创作上的直觉,一如文人书画的大写意,呈现了一种收放自如的泰然与坚定,浑然忘我,一气呵成。
朱铭师从杨英风十年有余,尝试过所有的雕塑技艺,他早期使用的创作媒材是天然整块木料,但因木材体积受限,难以产生巨作,随着「太极」系列的持续突破与创作,铜雕成为了他使用最为娴熟的媒材,铜的材质更为耐久坚固,相比对于木材的塑造,铜雕更多会出现「镌刻」的效果,艺术家先使用大块发泡保丽龙材料进行劈砍切割,再以精湛的翻铜技术使之成形,并在其表面处理的结果接近天然石块的纹理和趣味,且铜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自然产生铜绿,这种变化更是将现代雕塑点染出上古青铜的质感,更凸显其深沉隽永。无论媒材的选择或者是太极拳法中的招式,都只是朱铭作为对太极哲学思想归纳与表达的载体,因此他脱离了具象身法的限制,也不拘泥于对武力的强调,而是显示出强烈的现代性抽象语言特质,如他所说的:「现在,我让双手连接起来,一连接,气的流动、肌肉的牵动,就相互贯通、活络,合为一体。」,予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和文化共鸣。
朱铭的「太极」系列大型铜雕作品,因其雄浑的气势与深邃的文化内涵也常被致于城市地标之处,例如朱铭巨型铜雕《单鞭下势》自80年代开始就傲立于香港交易广场这一商业竞争最为激烈,同时也象征财富最为集中之地,寓意攻守兼备、刚柔并济、生生不息。本次上拍的《太极系列》以其巨大浑厚的身姿明确体现太极哲学中的平衡与相生,造型沉稳内敛同时力量满盈,象征抱元守一、以静制动、演绎自身之繁荣。朱铭的「太极」系列奠定了他在艺术史上的地位,也标志着其彻底超越具象的束缚,进入一种纯粹哲学性与精神性的创作思维和追求,《太极系列》不仅代表朱铭将人像雕塑与空间完美结合,体现与天地共融共生的层次,也更是一次收藏比肩知名城市地标公共艺术的良机。

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
—《易经·系辞上传》